生产车间静电粉末喷涂安全操作规程
一、总则
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车间静电粉末喷涂作业的所有操作人员、班组长及相关管理人员,旨在规范作业行为,预防静电危害、粉尘爆炸、设备伤害及化学品危害,保障人员安全与生产稳定。
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培训,熟悉本规程及设备性能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。严禁无证操作或非本岗位人员擅自操作设备。
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及车间安全管理规定,有权拒绝违章指挥,对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。
二、作业前准备
(一)个人防护准备
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,包括:
防静电工作服(材质为防静电面料,且定期检测防静电性能)、防静电鞋(电阻值应在 10⁶-10⁸Ω);
耐化学品手套(接触粉末或清洗剂时使用)、护目镜(防止粉末飞溅入眼);
长发人员需将头发盘入防静电帽内,禁止佩戴金属饰品(如项链、耳环等)。
禁止穿戴化纤类衣物进入作业区,避免产生静电火花。
(二)设备与环境检查
接地系统检查:
确认喷涂设备(喷枪、喷粉室、回收系统)、工件架、输送链等金属部件接地良好,接地电阻≤4Ω;
检查接地线是否牢固连接,无断裂、松动或腐蚀,接地端子标识清晰。
设备功能检查:
启动前检查高压静电发生器,确认输出电压、电流稳定在规定范围(根据设备型号调整,通常电压 50-100kV),无异常放电现象;
检查喷枪喷嘴是否堵塞、磨损,喷雾形状是否均匀,粉末输送管路有无泄漏;
测试静电消除装置(如离子风扇)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作业区域静电消除有效。
通风与粉尘控制:
开启通风除尘系统,检查风机运行正常,风速、风量符合要求(喷粉室内部风速不低于 0.5m/s);
确认粉尘浓度监测仪工作正常,作业区域粉尘浓度需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(通常≤10g/m³),严禁超标作业。
环境安全检查:
清理作业区域内的易燃易爆物品(如酒精、汽油、油漆等),严禁存放与作业无关的化学品;
检查车间内消防设施(灭火器、消防栓、应急照明)是否完好有效,灭火器类型应为 ABC 干粉或二氧化碳型,且在有效期内;
确保作业区与非作业区设置明显隔离标识,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。
三、作业中安全操作规范
设备启动顺序:严格按照 “通风系统→粉末回收系统→高压静电发生器→输送系统” 的顺序启动设备,待各系统运行稳定后方可开始喷涂作业。
喷涂操作要求:
操作人员需与高压部件(如喷枪枪头、高压电缆)保持安全距离(至少 0.5 米),严禁用手触摸正在工作的高压部件;
调整喷涂参数(如电压、粉末流量、喷枪距离)时,需先关闭高压静电发生器,待电压完全释放后再进行操作;
喷涂过程中若发现工件表面出现异常火花、粉末堆积过多或设备异响,应立即停止作业,关闭高压电源,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。
静电防护措施:
作业过程中禁止脱穿工作服、手套等防护用品,避免产生静电火花;
不得在作业区使用非防爆工具(如铁制扳手),如需维修应使用铜制或绝缘工具;
若粉末附着在皮肤上,应使用专用清洁用品清洗,禁止用有机溶剂擦拭。
粉尘控制要求:
保持作业区域通风良好,实时监控粉尘浓度,若浓度接近预警值(爆炸下限的 50%),应立即停止作业,加强通风并清理粉尘;
清理喷粉室内残留粉末时,需使用湿润的抹布或专用吸尘器,严禁用压缩空气直接吹扫粉尘,防止粉尘飞扬引发爆炸风险;
回收的粉末需经过筛选、干燥处理后按规定比例掺入新粉,严禁将不同类型、不同颜色的粉末混合使用。
禁止行为规范:
严禁在作业区吸烟、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操作(如焊接、切割);
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进行维修、保养作业,若需维修必须切断总电源并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标识;
作业过程中不得佩戴有线耳机、使用手机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,防止干扰静电控制系统。
四、作业后安全处理
设备关闭顺序:按照 “高压静电发生器→输送系统→粉末回收系统→通风系统” 的顺序关闭设备,确保各系统完全停止运行后再切断总电源。
现场清理要求:
彻底清理作业区域的残留粉末、杂物,确保地面、设备表面无粉尘堆积,清理的粉尘需装袋密封后按危险废物规定处理;
清洁喷枪、粉管、喷粉室等部件,检查设备有无损坏、泄漏情况,做好日常维护记录;
关闭车间门窗前,确认通风系统已运行足够时间(至少 30 分钟),确保粉尘浓度降至安全范围。
记录与上报:操作人员需在《静电粉末喷涂作业记录表》中如实记录设备运行参数、作业时间、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,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及时向班组长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。
五、应急处置措施
火灾爆炸应急处理:
若发生粉尘起火,立即关闭所有设备电源,使用车间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,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 119,并组织人员疏散;
灭火过程中需保持安全距离,避免吸入粉尘或有毒气体,若火势无法控制,应立即沿应急疏散路线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触电应急处理:
发现人员触电,应立即切断总电源或使用绝缘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,严禁徒手直接施救;
若触电者出现昏迷、呼吸停止等症状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,同时向车间管理人员报告。
化学品接触应急处理:
若粉末进入眼睛,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,并及时就医;
若皮肤接触到刺激性粉末或清洗剂,应立即用清水冲洗,出现红肿、瘙痒等症状时需就医处理。
紧急疏散要求:车间内设置明确的应急疏散路线图,发生紧急情况时,所有人员需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至指定集合点,班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并上报。
六、日常安全管理与培训
设备维护保养:
每周检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,确保≤4Ω;每月对高压静电发生器、粉末回收系统进行全面检修,更换磨损部件;
每季度对通风系统、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,确保其功能正常。
人员培训与考核:
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不少于 8 小时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作业;
每年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,内容包括静电危害、粉尘防爆知识、应急处置技能等,并进行实战演练。
安全检查与记录:
班组长每日作业前对安全条件进行检查,安全管理人员每周进行专项检查,发现隐患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情况;
建立设备维护记录、安全检查记录、培训记录等档案,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。
七、附则
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,若与国家或地方最新安全法规冲突,以法规要求为准。
各车间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本规程进行补充修订,修订后需报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备案。
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,将按照车间安全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处理,造成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